陕西职业技术学院“非遗泊夕乘风”实践团赴宁强开展羌绣调研活动

来源:作者:时间:2025-03-17 11:52:00
  为深入挖掘羌绣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,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,2025年3月11日至15日,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“非遗泊夕乘风”实践团赴汉中市宁强县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宁强羌绣”调研实践活动。团队通过走访非遗工坊、对话传承人、体验羌绣技艺,探索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,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

  指尖传承 感悟匠心

  在宁强羌绣非遗传承基地,团队成员在省级传承人郑娥的指导下,学习“挑花绣”“锁边绣”等传统技法。郑娥手持绣有羌族图腾“羊角花”的绣片向队员们细致讲解。队员们亲手尝试刺绣云纹图案,短短半小时便深刻体会到羌绣技艺的精妙与不易,看似柔美的刺绣,实则是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。

\

  数字赋能 创新传承

  调研中,团队发现当地正积极探索“公司+学校+合作社+基地+绣娘”的创新发展模式。在宁强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,羌绣手包、荷包等文创产品通过与高校合作走向全国市场。结合专业优势,团队成员协助工坊拍摄短视频、设计产品故事卡,并提议将羌绣纹样融入校园文化周边产品,助力非遗“活”起来。

  科技助力 解码文化

  在宁强县羌族文化博物馆,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,运用C++编程技术实现绣品纹样的数字化呈现。当手机屏幕浮现出菱形纹、火镰纹等传统图案背后的数字代码时,队员们惊叹不已:“原来菱形纹象征山川,火镰纹代表光明!”科技与文化的碰撞,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羌绣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。

  成果丰硕 未来可期

  经过深入调研,团队提出非遗研学路线开发、高校设计资源联动等可行性建议。队长王梦晨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证明,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瑰宝。”

\

  离别前夕,团队拜访当地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,并就后续合作达成初步意向。宁强县非遗中心主任表示:“这场实践活动不是终点,而是一粒种子,终将在更多年轻人心中开出文化自信之花。”

 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,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担当。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智慧。

中国企业报道

上一篇:揽获诸项公益慈善重奖,老板电器笃定践行社会责任之道

标签